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古代催生飞毛腿的神奇物件:甲马详介

古代催生飞毛腿的神奇物件:甲马详介

2010-12-8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北京青年报   作者:李开周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清人梁章钜《浪迹续谈》卷七“通用字”条目写道:很多东西名字叫“马”,实际跟马没关系,例如猜拳用的小木棍叫“拳马”,天平上的衡器叫“砝马”,木匠的工作台叫“作马”,插秧的小船叫“秧马”,吃面时配的小菜叫“面马”,在纸上画神佛之像,祭祀之后再烧掉,这种纸叫“甲马”。

  据《清稗类钞·物品类》“纸马”一节记载,甲马本来叫纸马,起源于唐朝,是手绘的彩色神像,因为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骑马,所以又叫甲马。到了宋朝,雕版印刷普及,甲马成了五色套印的彩色印刷品,历经元明清三代而不衰。不过甲马上未必都有马,现存的清代甲马中,画钟馗、魁星、送子观音、赵公元帅的居多,这些神仙画像除赵公元帅外,都没马。如今,甲马祭神的风俗,在内地已然式微,但是在台湾,这玩意儿一直长盛不衰,通常印制精美,论叠出售,供请神、驱鬼、添财、增寿等用,叫作“金纸”或“纸金”。

  很明显,戴宗腿上拴的不是前一种甲马(腿上拴几个披甲骑马的人,戴宗还能健步如飞,那也太离谱了),而是后一种甲马(即纸马)。也就是说,戴宗是把印有彩色神像的纸绑在了自己腿上。

  后一种甲马用处不小。清代考据学家赵翼《陔余丛考》卷30“纸马”条目说:“世俗祭祀,必焚纸钱、甲马。”万历时学者王士性《广志绎》卷三“泰山香税”条目说:“(士女赴泰山烧香)必戴甲马、呼圣号、不远千里、十步五步一拜而来。”袁枚《续子不语》卷一“天后”条目说:“天后圣母……灵显最著,海洋舟中,必虔奉之。遇风涛不测,呼之立应。有甲马三,一画冕旒秉圭,一画常服,一画披发跣足仗剑而立。每遇危急,焚冕旒者辄应,焚常服者则无不应,若焚至披发仗剑之幅而犹不应,则舟不可救矣。”纪晓岚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一则讲了个灵异事件,说是纪晓岚的大儿子纪汝佶病危,家人按风俗给他烧了一张甲马,纪汝佶突然睁开眼叫道:“我那匹马怎么瘸了一条腿?”家人大恐,原来烧甲马时不小心,把甲马上那匹马的马蹄给弄花了。

  通过上述文献可以看出,至少在明清时期的部分地方,人们祭祖、进香、航海、送葬,都要烧一些甲马。但是,像戴宗那样用甲马来提速的做法并不常见。我估计施耐庵可能是受了道教符咒的启发,才给笔下的戴宗拴上甲马,让他具备了神行术。

  我读过两本记载道教符咒的书籍,一本是民国时刻印的《六甲天书》,一本是清朝人编写的《底襟集》。《六甲天书》载有“缩地法”,让施法人在两腿上各拴一个甲马,口念缩地咒:“一步百步,其地自缩。逢山山平,逢水水涸。吾奉三山九侯先生令摄!”可以日行千里。《底襟集?地理秘旨部》载有“足底生云法”:取两个甲马,每个上面各写“白云上升”四字,分别绑在双腿上,口念乘云咒:“望请六丁六甲神,白云鹤羽飞游神。足底生云快似风,如吾飞行碧空中。吾奉九天玄女令摄!”可以日行八百。

  真不知道戴宗用的是缩地法,还是足底生云法。要不他就是看了《哈利·波特》,学会了一句飞行咒:“羽加迪姆,勒维奥莎!”连念三遍,骑着笤帚腾空而起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甲马